破解玉米大豆间作一体化除草难题,科研成果产业化项目落地济南

发布时间:2022-05-26

破解玉米大豆间作一体化除草难题,科研成果产业化项目落地济南

邓兴旺院士带领团队成功培育出非转基因抗除草剂的玉米新品种,用其与大豆间作,能有效解决间作时二者难以通过机械一体化除草的“卡脖子”难题。如今,这一研发成果进入产业化阶段,项目正式落地济南长清大学城。

玉米和大豆两种作物不能使用同一种除草剂,在玉米大豆间作模式的田间管理中,一体化除草成为“卡脖子”问题,导致了田间管理成本增高、作业效率降低、难以机械化操作。邓兴旺院士带领团队经过10年攻关,目前已培育出能抗大豆除草剂的玉米新品种。

邓兴旺院士表示,这一技术突破的核心在于种质资源的突破。科研人员运用现代生物技术,筛选得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抗大豆除草剂原始种质资源,然后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赵久然合作,用该种质资源培育出一个适合黄淮海、华北及环渤海三大国审区种植的玉米新品种。另外,还可利用非转基因技术把该抗除草剂性状快速导入其他玉米品种,使这个品种具有抗除草剂特性的同时,又能保持原有品质。

记者了解到,正是意识到上述研究成果的重大意义,济南长清大学城管委会第一时间与邓兴旺院士团队接洽,了解项目需求、探讨合作方式。

在济南市农业农村局、市财政局和长清大学城管委会的共同推动下,以“政府引导资金+社会资金”的方式,拓宽资本对农业产业、现代种业的支持渠道,促进了该前沿农业生物科技项目的落地。此外,大学城管委会还要在创新谷孵化器,协调解决项目所需研发、办公空间和人才公寓;在农高片区协调流转土地,解决项目所需繁育试验用地,建设新品种小麦玉米加代繁种温室大棚。

邓兴旺院士表示:“这次正式把研发成果的产业化项目落地济南长清大学城,看重的是济南打造北方种业之都的决心和长清区优良的营商环境。”项目建成后,将成为我国耐抗除草剂性状的常规小麦、杂交小麦和玉米新品种创制基地,实现种源自主可控,助力济南市打造“北方种业之都”。